我市扎实推进各项房产民生工程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这5年,南京始终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危房治理等各项房产民生工程。


  住有所居


  棚改、保障房建设不断提速,超计划高质量完成任务


  周末闲暇时刻,文艺青年们都喜欢去小西湖片区走走看看。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里典型的江南民居式建筑蕴含着浓厚的老城南历史文化气息。而居住在堆草巷31号的冯奶奶,已经习惯了来来往往的游客、参观者。

  改造前的小西湖片区是典型的棚户区,房屋大部分年久失修、空间环境衰败,人均居住面积仅12平方米,市政公用设施严重不足。在“小尺度、渐进式”的城市更新中,小西湖片区亮出了幸福家园的别样镜头——既保留明清历史风貌,也滋养新的活力,还为留下的原住民改善了居住条件。

  无论是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还是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保障,都需要大规模推动保障房建设。“十三五”期间的南京市重点工程——百水、绿洲和孟北等新三大保障房片区又启动建设。南京安居集团相关人士透露,进展最快的百水保障房片区中,提供2000多套安置房的项目今年6月已经竣工,提供1016套公租房的项目今年底将正式交付使用。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相关人士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15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新开工1500万平方米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筹建350万平方米的人才安居住房。但高质量发展的南京不断“加压”,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共实现棚户区改造房屋面积约2033万平方米,直接受益群众约9万户;累计新开工各类保障房约2530万平方米,竣工约1600万平方米; 累计落实人才安居住房筹建任务约336万平方米。


  住有安居


  在册危房应治尽治,累计治理715幢


  虎踞北路4号05幢的翻建开创了南京危房治理的先河——作为C级危房,由产权人自筹资金,对危房拆除后,在“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的三原则下进行原地翻建。

  位于新街口商圈的石榴新村片区的更新改造眼下也正如火如荼。作为我市首个城市更新危房安全消险改造试点项目,其不仅要打造成南京危房改造的样板,还要让居民们圆上“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幸福梦。为此,项目采取了原地回迁、异地置换、货币回购等多种安置方式。

  2014年以来,全市共计排查出危险房屋926幢,面积约70万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全市在册未实现消险治理的危房共有406幢,面积37万平方米。为实现“在册危房,应治尽治”的目标,2019年出台的《南京市城市危险房屋消险治理专项工作方案》明确,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在册危房治理任务。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市按照“一幢一策”的工作思路累计治理危险房屋715幢,面积达到53.28万平方米。


  住有宜居


  老旧小区焕新颜,1282个老旧小区39万户居民受益


  建邺区顺苑小区建于1999年,但走进小区,很难相信它已是一个年龄“20+”的老小区,崭新的道路、崭新的立面……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单元门前竖起了一部部电梯,老年人上下楼不再是难题。整个小区共有14个单元,已经装上了12部电梯。

  整治后的秦淮区四方新村小区不仅植被茂盛,环境优美,还通过拆除小区800多处违建以及拓宽道路,新挖掘出了1200多个停车位,破解了居民停车难题。

  ……

  南京近年来的老旧小区整治,内容已不再是水暖气路等基础类改造,还包括配套设施等完善类改造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提升类改造。通过腾挪退让、拆除违建、拓展道路、增加停车位、安装充电桩,整理小区公共空间。同时,按法定程序经居民同意,将相邻非居住低效用地纳入改造片区统筹,利用待改小区内外存量土地建设配套设施,化零为整增加空间使用效能。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负责人表示,2016年以来,我市着力解决全市2000年以前建成的,936个、建筑面积1685万平方米非商品房老旧小区的突出问题,按照“三年基本完成,五年全面完成”的工作要求,全力加速推进。截至2020年底,累计整治1282个老旧小区,受益群众达到39万户。与此同时,针对老旧小区垂直出行难题,不断完善政策,形成了“业主主导、政府搭台、专业辅导、市场运作”的南京加装电梯模式,累计加装电梯超过1000部,走在了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