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家大众消费品上市公司发布涨价公告

 在原材料、运输费用等成本压力下,近期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涨声一片,十多家A股龙头上市公司相继发布涨价公告,涉及酱油、醋、盐、面条、榨菜、瓜子等诸多品类。


  龙头组团,大众消费品“涨声不断”


  最新加入提价行列的是榨菜。

  11月14日晚间,上市公司涪陵榨菜公告称,11月12日起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进行调整,各品类上调幅度为3%-19%不等。11月12日,克明食品透露,将于12月1日起执行新的价格政策,这是这家“面业第一股”自2012年上市以来首次公告提价。11月8日,祖名股份对部分植物蛋白饮品(主要是自立袋豆奶)的出厂价上调15%-20%不等。

  以油盐酱醋为代表的调味品行业,早已举起涨价大旗。11月4日,加加食品决定对酱油、蚝油、料酒、鸡精和醋系列产品的出厂价格上调3%-7%不等。此前,恒顺醋业同样称自11月20日起对部分产品上调5%-15%不等。

  11月3日,雪天盐业表示,雪天小包食盐出厂价近期已陆续提价,幅度在10%以内,工业盐涨价幅度30%-50%。随后,云南能投、苏盐井神等也相继透露提价信息。

  如果视线往前拉,10月22日,洽洽食品就宣告,对葵花籽系列产品以及南瓜子、小而香西瓜子产品提价8%-18%不等。10月13日,海天味业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出厂价上调3%-7%不等。

  油米价格或许也在上涨的路上。11月3日,粮油巨头金龙鱼披露最新调研记录显示,目前价格上涨幅度尚未完全覆盖原料上涨的幅度,后期需要关注原料的走势以及消费情况。

  “大部分竞争对手会跟随涨价,这也是我们敢于提价的勇气。”在最新的机构调研中,涪陵榨菜相关人士表示。按照过往经验来看,一旦食品饮料龙头企业率先提价,竞品企业一般跟进时间在3-6个月左右。


  超市“按兵不动”,促销牌高高挂起


  成本上涨,是所有上市公司给出的调价理由。

  据华安证券分析师王萌统计,2021年以来,随着大宗原料价格的上涨,大众品主要原材料(今年三季度大豆同增6.83%、原奶同增16.4%、大麦同增17.89%)、包材(今年三季度玻璃同增69.26%、纸箱同增13.27%)、运输费用(今年三季度石油价格同增67.30%)轮番涨价。当前成本压力正在向下游传导,以10月中旬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发布提价公告为起点,大众品行业新一轮提价周期持续。

  涪陵榨菜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榨菜原料青菜头平均成本是1350元/吨,正常应该恢复到2020年的800元/吨左右。

  记者接触的一家南京食品企业负责人介绍,厂家会提前与供应商联动做原材料价格的锁定,一旦低价原料消耗完毕,就只能购买高价原料,导致利润承压。“今年消费端并不景气,整体购买率没有太多下降,但是购买欲望下降。厂家权衡再三决意涨价,也是为了刺激经销商团队拿货。”他表示。

  这波提价潮是否已传导至终端消费者?15日晚上,记者来到位于南京龙蟠中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最近没有接到涨价通知”,正在清点食用油、调味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榨菜、瓜子等货架上,也未见价格变动标签。

  她透露,几个月前食用油确实涨了,主要是一些价格偏低的品种,每桶大概涨10元到15元,但是高端油品反而降了。当日,在这些区域不少促销广告牌高高挂起。

  叮咚买菜商品开发总监付晶表示,公司暂时还没有接到正式涨价的通知。基于战略合作等因素考虑,供应商会为叮咚买菜提前备一两个月的货品,平台出售的商品价格上涨要滞后出厂价上调45天左右。

  洽洽食品内部人士也透露,公司的产品提价一般需要1-2个月的时间,才会传导到终端和卖场。公司首先调整经销商价格,经销商对分销、终端、批发特别是卖场都需要谈判的过程。

  这也意味,今年底南京消费者才会逐渐感受到提价威力。


  “这个几毛那个几毛,加在一起支出不少”


  一纸公告宣布提价容易,提价能否顺利传导至消费者才是关键。

  在与机构人士交流时,涪陵榨菜相关人士介绍,主力榨菜提价16%左右,预计流通渠道2.3元/袋-2.5元/袋,商超是2.7元/袋-3元/袋。在公司看来,这次提价商超渠道影响比较小,毕竟目前商超本身已经卖到2.7元/袋左右,提至3元/袋,对于消费者没有太大影响。

  事实上,市场传来提价风声后,不少网友无奈调侃:以前没钱吃榨菜,现在没钱吃榨菜。南京市民杨阳直言,榨菜涨几毛,瓜子涨几块,大米、油再涨十几块,加在一起月支出就增加不少了。他盘算,与上游市场不同,下游市场充分竞争。刚需产品可以降低购买频率; 品质相差不远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品牌; 时刻关注电商、超市促销活动,看能否享受渠道让利。

  王萌判断,只有拥有规模效应、品牌力强、竞争格局好的龙头企业,价格传导才会更加通畅。

  不少南京消费者亦关注此波涨价会不会中长期持续?在业内人士看来,此轮提价主要来自上游驱动,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已有回落迹象,包材类价格和运费依然保持上行,判断涨价潮会持续到明年春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