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发布 新增居住用地 将重点投向江北、东山、仙林等片区

记者昨日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南京市“十四五”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发布。《规划》勾勒出“十四五”时期南京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生态保护、宜居城市建设、15分钟生活圈等发展蓝图,助力构建山清水秀、韧性宜居、集约高效的美丽国土,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和要素保障。

  “十四五”时期,是南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首个五年。我市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城乡功能品质。《规划》立足全面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引领水平、自然资源系统保护水平、美丽古都宜居宜业水平等五大目标,制定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体系,到2025年,确保湿地保有量达到9.72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超过31%,新增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面积0.6万公顷。中心城区,15分钟生活圈规划覆盖率100%,规划道路网密度不低于每平方千米8000米。

  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规划》提出发挥各区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近期着力推进城市功能空间与生态田园空间有机融合,塑造南北都市田园,做优做特六合副城“北大门”,做美做靓高淳副城“南大门”,开展高颜值全域美丽田园建设行动。打造中部田园都市,中部主城打造“古都文化核”,江北新区打造“主城拓展极”,紫东地区打造“创新引领极”,空港地区打造“新兴增长极”。

  在推进高品质宜居城市建设方面,《规划》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资源保障,持续推动TOD模式下的交通土地利用协同发展,探索轨道网、公交网、慢行网三网融合,编制老旧小区周边用地增配公共停车设施详细规划。加快建设覆盖全市域、全要素、全人员的15分钟生活圈,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多元功能的社区生活圈。引导居住空间合理布局,新增居住用地重点投向江北新区和东山、仙林片区,以及溧水、高淳、六合副城和重点新城。居住用地优先在轨道车站、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节点周边布局,推进职住平衡、产城融合。

  《规划》还着力塑造城市特色景观风貌,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探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在居住类地段采取拆除重建、改建加建、维修整治等差异化手段,改善居住条件,非居住类地段则加快形成创新创业空间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我市还将着力加强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修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城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公共空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