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第22场南京新冠肺炎疫情发布会举行。记者获悉,经过研判,接下来除江宁部分区域外,其他各区暂不再开展规模性核酸检测。专家透露,从本轮疫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来看,病例的潜伏期中位数大多数是在5天之内。
10日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丁小平介绍,8月10日0-24时,南京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经专家评估,又有3名确诊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当天将转至定点医院康复。截至8月10日24时,南京本轮疫情累计报告了本土确诊病例233例,其中,江宁区201例,溧水区12例,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雨花台区各4例,高淳区2例,玄武区、栖霞区各1例。目前还有204例确诊病例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治疗,其中47例为轻型,157例为普通型,没有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目前所有患者病情平稳。
此外,经疫情防控专家组评估,自8月11日起,南京部分区域疫情风险等级进行调整: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凤栖苑,江宁区秣陵街道殷巷社区龙湖文馨苑小区,青源社区翠屏湾花园城,东山街道骆村社区天琪福苑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其他地区风险等级不变。
病例的潜伏期中位数多在5天之内
发布会上,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所长、主任医师鲍倡俊介绍南京前六轮核酸检测情况。
鲍倡俊称,南京市前六轮核酸检测将近4000万人次,其间累计发现阳性233人,主要来自高风险区域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等,其中仅在前三轮筛查出社会面散发病例14人,第四轮至第六轮,南京检出的阳性病例均发生在集中或居家隔离点,没有在社会面检测到散发病例。8月以来报告的病例均出现在江宁区隔离管控人员当中。
从本轮疫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来看,鲍倡俊表示,病例的潜伏期中位数大多数是在5天之内,绝大多数的病例都不超过8天。此外,除江宁区以外的其他城区,最后一例病例感染者的发现隔离时间在7月28日,从这天开始算,南京当前筛查的时间跨度已经超过新冠肺炎14天最长潜伏期,“这说明,目前未发现感染的区域存在感染的可能性很小,在当前南京市中高风险区严格管控情况下,江宁区以外再发生散发病例风险就比较低。”鲍倡俊说。
除江宁部分区域外 其他各区暂不再开展规模性核酸检测
针对当前形势,鲍倡俊表示,接下来,除江宁区仍需要继续在部分区域,如禄口街道、湖熟街道等进行核酸筛查外,其他各区如果没有新的感染者出现,暂时不再对普通居民开展规模性筛查,该方案已得到国家指导组的认可。南京将集中人员和力量,把核酸筛查的重点放在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来宁人员和黄码人员等重点人员,以及封闭、封控管理等重点区域上,进一步做好重点行业工作人员的定期核酸检测,比如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急诊工作人员,以及从事新冠采样、实验室检测人员等。
为确保核酸检测质量,南京制定了核酸检测采集与送检预防控制指引,并对采、运、检三个环节进行全流程质控管理。据悉,从第二轮检测开始,南京市区均设置了采样质控小组,对采样点随机开展巡回检查和指导。在检测方面,优选有资质、信誉好的机构,实行首检负责制,并指派专业人员在每一个检测点驻点督导,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为提升市民的体验感,南京在报告查看方面不断强化信息技术利用,通过检测结果数据上传到中国疾控的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提高检测报告生成速度,确保市民能及时查看到自己核酸检测报告的需求。
南京生活必需品市场量价平稳库存充足
疫情期间,南京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情况如何?发布会上,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富宁宏就近期南京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情况作介绍。
富宁宏表示,疫情发生后,南京市商务局立即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监测网络,对南京全市主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以及1473家品牌连锁超市门店开展每日监测。监测数据显示,当前南京全市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正常,量价平稳,库存充足。
疫情发生以来,市民减少外出,线上购买需求显著增加。据统计,7月27日到8月9日,7大社区电商平台累计销售生活类物资3.54亿元,订单量达到1958万单,日均订单量较疫情前增加较多。在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方面,目前,天环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仓运行平稳,累计入库进口冷链食品7516吨,核酸检测7559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目前,南京全市生活必需品供给按照满足市域1000万人口消费需求来保障。富宁宏称:“南京已建立市、区、街道三级保供网络,确保全市104家生活必需品重点保供企业、96个应急保供网点在应急状态下调运配送足量、安全的生活必需品。”
江宁各类物资充足 粮食可满足全区2个月需求
作为此轮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江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缪秀梅介绍了该区在保障市民生活尤其是隔离点内居民生活保供情况。
缪秀梅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江宁区第一时间启动联合保供机制,通过统一仓储、分区投放等调控方式,组织物资保供。“截至8月10日,大米库存5.1万吨,可满足全区2个月粮食需求;食用油800吨,可保障全区半个月需求;众彩物流等企业每日蔬菜存货500多吨保供群众需求。”此外,缪秀梅介绍,在防疫物资方面,该区采取区级为主、市级支持,保障了重点防护物资及时供应。截至8月10日,区级储备库存医用口罩56万只、防护服7万件,按现日最高消耗量测算,可满足全区一周左右需求。
此轮疫情期间,江宁区内有隔离点100个、封控区16个。为做好居民的生活保障,在封控区物资供应上,江宁区做好“1+15”封控小区生活物资保障,“1”指的是禄口街道全境,“15”指的是除禄口街道以外的15个封控小区,总共涉及61510户、近16万人。缪秀梅称,对封控区人员基本保供,以每户为标准,其中米油两周配送一次,鸡蛋、蔬菜、水果每周配送两到三次。截至8月10日,封控区累计供应大米1390吨、食用油330吨、蔬菜1400吨、肉类410吨,其中90%供应了禄口街道;隔离点物资保供上,针对区内的6家非宾馆类隔离点,配备空调扇、烧水壶等基本生活物资;隔离人员餐饮供应上,由第三方餐饮企业每天为隔离人员统一配送餐食;针对特殊群体需求保障,采取内外部人员接力、非接触交接的方式,全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隔离人员中医药使用率超过96%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从前期南京市公卫中心传出来的照片上,看到有不少患者在病房里领到了中药汤剂。南京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刘奇志介绍,从7月20日以来,全市隔离点已经免费发放“清肺排毒汤”“省中医专家组协定方”等中药预防汤剂30余万份,隔离人员中医药使用率超过96%。
刘奇志介绍,中医药全面参与了此次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与康复工作,南京市中医院派出了包含24名中医师在内的94人医疗队进驻市公卫医疗中心。此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组成联合医疗队进驻市公卫医疗中心,医疗队里有曾参与武汉方舱医院救治的护士,他们积极推广中医药的非药物疗法,带领患者学习使用八段锦,受到了患者的好评。
根据国家中医专家组开具的处方,南京市中医院承担了公卫中心所有患者中药汤剂保障,确保在国家组中医专家开出处方4小时内,中药汤剂即可送达患者床头;在溧水区中医院确定为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定点康复医院后,南京市中医院立即选派1名省名中医、1名市名中医和多名护士进驻了溧水区中医院,护士承担了中医护理康复,包括医院感染的控制指导,其中也有曾经参与去年武汉方舱医院救治工作的护士,经验丰富。
另外,南京市中医院为住院患者及陪护、社区居民免费提供防疫汤剂近1.5万袋,广受欢迎与好评。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聂龙妃 戚在兵 钱鸣 冒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