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即将关闭”“红灯亮时,辅道通行”……昨天,江北大道快速路智慧化匝道管控系统正式启用。一大早,记者来到江北大道,亲身体验这套“聪明”的交通系统。
根据主线拥堵情况,匝道自动开合
早上8点,记者驾车顺着车流从江北大道快速路葛关路路口,从北向南往主城区方向行驶,此时快速路主线车流量不小,车速在20公里/小时左右。行至园西路附近时,记者看到右侧匝道口处装有一个信号灯,长亮绿灯,旁边还有一块信息提示屏,上面有“匝道开启、交替通行”几个字。
越往南走,车流越多,当车行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近时,车速越来越慢,走走停停。记者注意到,进入主线的匝道入口信号灯变成了红色,信息提示屏上的字也变成了“红灯亮时,辅道通行”。几辆原本打算进入主线的车辆行至匝道口时赶紧通过右侧虚实线变道,返回辅道继续行驶。
没了匝道这根“毛细血管”源源不断“供应”车辆,没一会儿,原先积压的主线车流渐渐舒缓开来,车速也逐渐上去了。
10分钟后,信息提示屏开始闪烁倒计时,随即禁行的红灯又恢复成绿色,封闭的匝道口再次打开。
试运行两月,日均拥堵减少18.6分钟
“这就是我们今天正式启用的江北大道快速路智慧化匝道管控系统,这也是国内首个智能匝道管控系统。”江北新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秩序大队教导员宋加鹏说。
这套系统有个聪明的“大脑”,还有无数触感灵敏的“手”。目前,江北大道快速路一共有6处匝道安装了该管控系统,南向北方向分别是浦泗路附近入口、学府路入口、杨新路入口;北向南方向分别是园西路入口、信息工程大学入口、龙山南路入口。
这6处匝道入口处附近都装有毫米波雷达,雷达可以动态感知江北大道快速路及周边路网的交通流状态。当主线车流平均车速低于15公里/小时,雷达会将信息传输回系统,“大脑”在分析后即时发出指令,要求附近的匝道开启“红灯模式”,禁止辅道车流进入主线。当主线车流重新恢复至30公里/小时,匝道将重新启动“绿灯”状态。
秩序大队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一周来,随着工作生活恢复正常,江北大道早晚高峰的车流情况也基本回到了疫情之前的状态,“大脑”对车流变化的感应十分明显,仅昨天早高峰时,匝道就自动“关闭”了十多次。
宋加鹏还透露,早在今年6月30日,交管部门就已在江北大道快速路信息工程大学匝道口试点安装了智慧化匝道管控系统,“两个月下来,效果还不错。”他说,早晚高峰匝道上下游平均时速提高了20.3%,日平均拥堵时间减少了18.6分钟,大大缓解了江北大道快速路的出行压力。
据了解,接下来,交管部门还会在装有系统的匝道口安装电子警察设备,对不按信号灯指示进入主线的车辆,一律抓拍并按闯红灯处以罚款200元记6分。
并非“弃车保帅”,辅道也有“聪明大脑”护航
只要江北大道主线车流一多,就关闭匝道禁止辅道车流进入主道,此举是不是“弃车保帅”?
“并非如此。”宋加鹏说,辅道也是江北大道重要的通行通道,交管部门在减少主线拥堵同时,也在想方设法提高辅道的通行效率。
他介绍,目前江北大道辅道的每一个平交路口,都安装了“全息自适应”系统,当路口积压车流过多时,系统会敏锐捕捉到实时数据,并分析整个路口及周边道路的通行状态,开启“加大通行”模式,根据车流量适时延长南北向的绿灯时长。
此外,当江北大道车流量多到一定程度,主线和辅道车速都低于15公里/小时,匝道管控系统将不再调节匝道开合,方便车流选择合适的道路通行。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江北大道快速路有个“外号”——智慧大道。除了智慧化匝道管控系统和信号灯全息自适应系统外,这条路上还装有最先进的区间测速系统、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