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百强房企倒下!上海房地产大佬投案自首,名下豪宅被拍卖

曾被法院悬赏千万的上海房地产大佬自!首!了!


三年前还是胡润百富榜上的常客,执掌百强房企,如今却沦为负债百亿的“老赖”,这一番大起大落,让人不胜唏嘘。

01

又一百强房企倒下,上海房地产大佬投案自首


1月8日,ST中昌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实际控制人陈建铭通知,陈建铭已于2021年12月24日主动前往上海市GA局,配合上海市GA局调查操纵证券市场案,上海市公安局决定对其取保候审,期限从2021年12月25日起算。

随着上海房地产一代枭雄投案自首,被取保候审,也宣告了百强房企三盛宏业也轰然倒下。


犹记得2019年10月21日,一张“公司暴雷,各方讨钱,董事长在哭”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那个泪洒“批斗会”现场的男人,正是三盛宏业董事长陈建铭。

那一天,这位与宋卫平曾经共过事、信奉阳明心学的64岁老人,站在台上老泪横流地哭道:“我也是非常难过,如果这些项目能够解决,我想总是能解决;我最近在外找资金,内部事宜交由我的妹妹陈亚维管理,没想到竟会如此,其他的高管我不能担保,我妹妹转走的钱,我负责追讨回来。”


就在12天前,新出炉的《2019年胡润百富榜》上,他还以100亿元的身价位居第398位,这一排位比去年前进了67位。

据公开资料,其执掌的三盛宏业,成立于2002年9月,注册资本10亿元,为一家集房地产开发、科创及大数据、海洋投资、城市建设等多元化产业的投资型、集团型民营企业。2018年三盛宏业在“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中位列54名,集团将围绕“三年千亿”的战略目标深耕地产板块。当时,陈建铭还曾放言,不做“风口上的猪”,而要做“风口上的鹰”。

然自2019年起,三盛宏业资金链断裂,爆出危机,全国项目大面积停滞、资金被监管等多重问题集中出现。


事实上,巨债压身的三盛宏业已穷途末路:2021年1月21日,三盛宏业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案号为“(2021)沪03破申17号”,被申请人及申请人均为“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另一份案号为“(2021)沪03破申16号”的破产审查案件文书显示,三盛宏业的大股东上海三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也申请了破产重整,两份破产申请目前均处于“破产申请审查”阶段。


02

被法院千万悬赏,被证监会拉黑,上亿豪宅被拍卖


真正让陈建铭全国皆知的,不是他的“地产版图”,而是来自法院的一封悬赏通告。


2021年8月31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就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建铭发布“千万悬赏”通告。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表示,凡举报上述被执行人藏匿、转移的财产线索,帮助法院执行到位的,按实际到位执行款的10%支付悬赏金,最高达1000万元。


在被法院悬赏“寻人”之前,陈建铭还被证监会“拉黑”。


根据通告,在2018年2月9日至2019年1月16日期间,陈建铭、谢晶、胡侃控制使用“蔡某波”等101个证券账户,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连续集中交易“中昌数据”,同时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交易,影响“中昌数据”交易价格,共计获利1147万多元。

因此证监会决定罚没其非法所得,并处以2294.45万元罚款;对陈建铭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谢晶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此外,陈建铭实控的上市公司ST中昌也处于风雨飘摇中。随着他的失踪,前有公章失踪,后有原董事长侵占公司利益,多位高管离职,净利润由盈转亏。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7日收盘,ST中昌报2.65元/股,较2017年3月股价高点25.57元/股缩水约九成,总市值蒸发105亿元至12.1亿元。

此外,负债超百亿的陈建铭,持有的ST中昌的股份已经悉数被司法冻结,其名下的豪宅也即将被拍卖。


淘宝拍卖显示,2022年3月8日至3月11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将于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对上海某某公司名下的上海市银城中路600弄1号3701(复式)室拍卖,建筑面积592.8平方米,起拍价为1.092亿元,较评估价1.5599亿元打7折,折合建面每平方米约18.4万元。



该房产为“中粮海景壹号”豪宅,此次拍卖原因为上海某某公司、陈某某等未履行调解书确定的义务,而被债权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03

起底陈建铭发家史,百亿富豪沦为老赖


陈建铭时年66岁,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在杭州省委党校和舟山政府机构任职的陈建铭毅然选择了下海经商,此后的经历也证明,其在资本运作方面的确有“过人”的本领。


彼时,陈建铭先是回到家乡舟山,成立了舟山中昌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海运业务;紧接着又成立了杭州三盛房地产有限公司,一脚踏进了刚刚起步的房地产行业。


迈过千禧年后,陈建铭逐渐将集团的业务迁至上海,并在上海搭建起了三盛宏业投资集团,确立了以房地产、投资、海运为主的商业模式。


2006年,以养殖业绩为主的华龙集团因为连年亏损惨遭“ST”,后一度被暂停上市。为了重回资本市场,华龙集团欲引进新股东进行重组,而陈建铭则及时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


由于房地产业务不允许借壳上市,陈建铭打起了运作海运业务的主意。他先是将旗下普陀海运70%的股权注入上市公司,成为其实控人后,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了三盛宏业旗下的中昌海运,并借此拥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


但好景不长,受航运市场景气度下降的影响,中昌海运在连年亏损下实现“戴帽”。情急之下,陈建铭酝酿转型,在他的带领下,中昌海运果断将航运资产全部置出上市公司,并先后在2016和2017年耗资超24.7亿元收购了博雅立方、云克科技、亿美汇金等资产。


博雅立方和云克科技皆为大数据领域的公司,而中昌海运也摇身一变成了中昌数据。


除此之外,同期三盛宏业还在以约20亿港元代价收购港股上市公司镇科集团后,让子公司“借壳”成为中昌国际控股;而陈建铭旗下的钰景园林也成功挂牌新三板。


靠着一系列运作,陈建铭在62岁这年坐拥三家上市公司,以100亿元身家登上了2018年的胡润百富榜,排名第354位。同年,三盛宏业跻身“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第54名。


但在疯狂收购的同时,隐患也早已埋下。


一方面,连续巨额的收购让公司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而中昌数据自借壳上市以来业绩本就极不稳定,即使2017、2018连续两年净利润合计超2.5亿元,也还没有2014年一年亏得多。


另一方面,深信国家房地产政策会持续放开的陈建铭,无视2017年行业初露的危机,仍在大举买地扩张。2018年,三盛宏业曾对外公开宣称,其已经在舟山、杭州、上海、广东、沈阳等多地布局,土地储备超过3000亩。


同年,三盛宏业高管对外表示要围绕集团“三年千亿”的战略目标,深耕地产板块。这一战略更让公司债台高筑。数据显示,2016年4月-2019年8月间,三盛宏业共发行债券9次,皆为私募债,总发行金额达93.8亿元,利率在7%~8.4%之间。


除了债券,三盛宏业的融资手段还包括信托、融资租赁等。亿翰智库报道称,三盛宏业信托产品期限多在12个月及以内,导致其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偿债压力迅速攀升。


于是,在公司钱紧的情况下,陈建铭动起了“歪脑筋”。


据裁判文书网披露,2017年开始,陈建铭以生产经营需要为由,委托承销商向该公司员工发行“定向融资工具·盛源1号”产品,产品期限为365天,年利率为12.5%,到期一次性支付本金及利息。


但这些所谓的“理财”被法院认定为借贷,其中大部分投进了房地产领域。


而被陈建铭“忽悠”的员工及家属达上千名,购买三盛宏业发行的理财产品总额达8亿元。其中有员工理财本金约6.8亿元尚未兑付,甚至引发了2019年10月全国各地三盛宏业员工前往三盛宏业总部大楼“堵门”讨债。


要知道这场资本狂欢盛宴,还未开始兑付,与陈建铭有亲属关系的高管就偷偷兑付,准备携款跑路。一位三盛员工感性地抱怨道:本想一起度过难关、一起发财,但没想到他们居然先逃了。


受“蒙眼扩张”的影响,陈建铭和他的三盛宏业旗下各项资产均遭遇滑铁卢。


2019年,中昌数据净利润大幅亏损超15.7亿元,并因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三盛宏业在上半年的净亏损也达6.75亿元,公司还因多笔贷款融资违约,失去了对中昌国际控股的控制权。


部分来源:上海信托圈、雷达Finance、中证报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