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适老化宜居化,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品质

政府工作报告原声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一直是近年来南京持续推动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将推动128个老旧小区改造。市物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童声龙介绍,改造中将突出适老化、便民化、宜居化、智能化、海绵化等内容。


  改不改、改什么都由居民说了算


  问:今年改造的128个老旧小区名单已经发布,这份名单是如何确定的?改造将着力于哪些方面?

  童声龙:名单是自下而上确定的,如果群众觉得所在小区需要改造,先要看自己的小区是否符合改造条件,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范围一是2000年底前建成的住宅小区;2005年前建成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功能缺失、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需改造的部分住宅小区(包含单栋);二是建成时间长、建设标准低、基础设施损坏严重的保障房、安置房小区。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坚持以居民为主体、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小区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得怎么样,都由居民说了算。

  今年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除了实施房屋本体、道路、绿化等常见的内容外,将着力于适老适儿“一老一小”建设、弱电改造、无障碍设施改造包括加装电梯、15分钟生活圈打造等内容,积极推动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补齐社区建设短板,持续深化“美丽家园”建设,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品质。


  “适老化”是创建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重要加分项


  问: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而很多老人又居住在老旧小区中,南京老旧小区改造如何做好“适老化”文章?

  童声龙:我们在组织全市各区开展老旧小区整治和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适老化方面的改造,而且还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老年活动中心的配建作为创建的重要加分项,积极引导和提倡各区在有条件的项目中,配备相应面积的老年服务用房。在小区主出入口设置平面示意图、楼牌、门牌、道路指示牌等,便于老年人辨识和记忆; 增加、修复或更新安全技防设施,整修或更换楼道电子防盗门。对道路和建筑物因地制宜实施无障碍改造,如无障碍坡道、圆弧转角等。走廊、楼梯间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安全稳固、构建完备的安全扶手。

  另外,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自2016年出台新的加装电梯实施办法以来,我市加装电梯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已累计2728部电梯签订书面协议,在建155部,完工1172部,不断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除硬件设施的改造之外,还注重软实力的配套,以整治工程为契机,有条件的小区引入规范化物业企业,落实标准化物业服务,为小区居民提供诸如便民管家、上门托老、日间照料、喘息式照护和机构式照护等服务。


  “三同步”,避免改造过的老旧小区“回老路”


  问:三分建、七分管,改造过的老旧小区如何通过管理让整治成果长效保持?

  童声龙: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级要坚持党建引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在推动项目建设的同时,要更好地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改造工作体系。

  一是落实老旧小区“三同步”举措。即列入改造的老旧小区,属地街道要指导物业机构同步开展小区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同步对小区管理效能开展年度考核评价,通过实现网格党组织对老旧小区的全覆盖,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协调化解矛盾、建设美丽家园中的领导作用,建立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形成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二是打造“红色物业”服务品牌。通过小区建立功能型党支部、吸纳党员担任业主委员会成员等,不断加强对小区物业管理的组织领导作用,激发物业从业人员中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双交叉”任职和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党组织在业主间纠纷协调、业主与物业公司间矛盾化解,不断提高小区治理水平。

  三是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手段,开展小区党组织引领的多种形式进行协商,激发居民群众热情,调动小区相关联单位的积极性,共同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提高居民协商议事效率,通过“房帮宁”等信息化载体先行先试,将各级的职责服务清单植入小区,扎根在居民的家门口,推动建立长效常态的综合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