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小花园下雨能吸水,听说是海绵绿地。”近日,在建邺区健园小区内,居民张阿姨坐在家门口的花池边享受春日的暖阳边感慨,现在下过雨,小区的道路都干干爽爽。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在去年完成健园等首批5个老旧小区海绵化试点基础上,今年将扩大示范效应,在全市推广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
健园小区位于建邺区北部老城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存在房前屋后黄土裸露、植物缺乏养护、地面下雨湿滑、道路硬化老化等问题。作为首批试点,海绵化改造不止提升该小区的居住品质,也是在为老城区海绵化破题。
走入健园小区,记者发现各类海绵化设计巧妙地融入到各个角落:高位花坛、下凹式绿地、透水步行道……
“你看这个落水管,通过弯曲改造,连到了高位花坛内,楼顶的雨水直接通过花坛下渗,居民非常满意。”在19幢外,居民陈先生对记者说,过去楼顶的水顺着管子流下来,容易造成积水和路滑,现在落水管与花坛结合,既美观又吸水,一举两得。在42幢楼门前,路面进行了透水铺装。一块块下凹式绿地巧妙地布置在门前。张阿姨指着其中一块绿地说,这里铺了一层鹅卵石,花坛中间还隐藏了一个雨水收集井,“下大雨就往下渗,真的跟海绵一样。”
记者从建邺区海绵办了解到,在去年试点之后,今年该区还将实施晔园、天安花园、沿河二村等3个老旧小区的海绵化改造。
省建设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师李澄去年参与了建邺区两个老旧小区海绵化的设计。他告诉记者,试点老旧小区因地制宜,布置块状化绿地、透水铺装,让老城区、老小区面对强降雨有了一定的韧性。但老旧小区建设密度高,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无疑是难啃的“硬骨头”。
近日《南京市“十四五”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正式印发,提出在11个区和江北新区分类施策,力争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40%以上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无疑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市建委建设一处相关人士介绍,去年鼓楼区、建邺区、秦淮区共选择5个老旧小区开展试点,为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