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阻止电动车“上楼”?

一辆电动自行车在电梯内爆燃,数秒内火焰吞噬整个电梯间,导致一名婴儿在内的5人不同程度受伤。近日在网上流传的事发现场的监控视频让人触目惊心,也再次为人们敲响安全警钟。


至去年底,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接近3亿辆。在带给人们出行便利的同时,由于电动车使用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尤其是火灾事故屡见不鲜。去年全国36起电气引发的较大火灾中,有11起查明系电动自行车引起,占总数的30.6%。而根据专业机构的实验,电动车一旦起火后火势迅猛,施救困难。


电动车“上楼入户”“人车同屋”,无疑是一颗危险的“不定时炸弹”。尽管类似的安全事故教训惨痛,但是由于部分小区电动车停放和充电设施不到位,加上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等乱象屡禁不止。拿什么来阻止电动车“上楼”?2017年,郑州市出台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乘客不能携带自行车乘坐电梯。去年7月起施行的《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规定,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各地出台立法规范、开展集中整治的同时,小区物业也使出一些奇招防止电动车“上楼”。比如,有的在电梯里安装管控系统,只要电动车一进入电梯,就会启动报警和禁止运行机制。


不让电动车“上楼”,要堵更要疏。上述电动车起火事故发生后,当地小区有住户反映,因为物管每月收取的充电停车费太贵,车棚开放时间太短,所以才将电动车带回家充电。有网友也表示,如果楼下有方便充电的地方,谁愿意费力地推上推下?可见,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车“上楼”问题,还要做好“楼下”文章。老旧小区要新建集中停放和充电车棚,新建小区要规划电动车专用场地,全面规范电动车统一停放、统一充电、统一管理模式。有的小区新建一批电动车智能换电柜和充电柜,也为电动车充电集中管理提供新思路。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让居民在楼下实现电动车安全停放和充电自由,才能真正让电动车“不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