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望鼓楼,右望河西,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今日之繁华,这里就是龙江。龙江一般是指北起定淮门大街,南至清凉门大街,东起外秦淮河,西至江东门大街、夹江的区域,是一个统称。龙江历史悠久,曾经坐拥“皇家造船厂”,如今是城市宜居地。
这里曾有“皇家造船厂”
地铁四号线龙江站有一面主题为“郑和造船”的文化墙,彩色的马赛克和厚重的铜雕,寓意灿烂的成就和永久的记忆。
“龙江”二字早就见于史书——据《明史·成祖纪》记载:“是日王分命诸将守城及皇城,还驻龙江,下令安抚军民。”当时大明王朝京城(今南京老城区)的龙江有三处:一为龙江关,在仪凤门外,那是在京城西门;一为龙江港,在离京城金川门十五里的长江边;一为龙江驿,在三汊河附近。
通江达海的南京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上唯一的都城。1405年,郑和从大明王朝京城启航,先后出使了36个国家和地区。其航海规模之大,船只及人数之多,足迹之广,堪称世界帆船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七下西洋也翻开了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篇章。郑和下西洋所使用的船只,部分是在当年的龙江宝船厂建造的,这是当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造船厂”。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船有四层,锚重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人。
遗憾的是,明洪熙元年朱高炽继位后,发布的第一道敕谕就是罢西洋,“下西洋番国宝船悉皆停止。已在福建、太仓等处安泊者,俱回南京……”大量宝船按照皇帝的旨意集中停泊在了宝船厂的船坞中,听任风吹雨打日晒,渐渐朽坏腐烂,化为泥土。
现在逛龙江,可以看到一座宝船厂遗址公园,走进这里,依稀可见昔日风采。
这里也是一处宜居之地
时光荏苒,龙江这块风水宝地,如今已变为南京城一处著名的宜居之地。
新城市广场,江湖人称“龙江莱迪”,早在河西奥体中心周边尚未崛起的2005年,就在江东北路尾端精彩开业。彼时的43路公交车把一车车南京人从四面八方运往龙江,第一代商业综合体的繁华与便利,让龙江当时自成商圈。时间来到2023年,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新城市广场还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占据了龙江人心目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无论你身处龙江的哪个角落,南京两大地标——紫峰大厦和江苏广播电视塔,总能与你的目光相遇。沿着龙园东路穿过芳草园小学拾级而上便是草场门大桥,一眼望去星星点点的光影洒落于秦淮河上,龙江体育馆、宝船社区菜市场……龙江也有自己的地标。
1.5公里长的龙园西路串起了月光广场、阳光广场、白云园、碧树园、芳草园、蓝天园……这里还有一座被巨型涂鸦包裹着的医院,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省妇幼。
2017年,地铁四号线的到来,是龙江岁月史中的大事件。自此之后,龙江的公交车压力骤减,早晚高峰,生活在这隅的上班族大都涌进了地下交通。
从江东北路拐进两边的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小区,建筑物虽已露出斑驳之像,但这里缓和恬淡的慢生活更让人上头。碧树园外一家鸭子店对面摆着书报摊,一旁的大爷坐在树下读报,自称已是几十年来的生活习惯。
这里的美食令人称绝
在龙江走上一圈,会发现这里还隐藏着一家家宝藏小吃店。“日啖馄饨十几颗,不辞长作金陵仙。”一家隐藏在居民区的馄饨店,挂上了对联,颇有学院气息。一碗馄饨一个茶叶蛋,再来点灵魂辣油,专治睡不醒的清晨。记者在店里看到,老板年纪不大,记性却超好,店里人气再旺,食客们点的食物总是丝毫不差,在几分钟内就配齐端上。
龙园中路上的徐州羊肉汤已经开了快10年,俨然成为龙江人心目中“羊肉汤”代名词。饭点时间,不排个二十分钟,喝不到这口“货真价实,味道纯正”的羊肉汤。闽江路的一家鸭血粉丝,从摆摊到连家店,深耕龙江20年。如果你去吃过,就明白这家店20年经久不衰的奥秘了。老板娘配料充足,整个鸭肫也舍得放。一家包子粥铺从广州路搬来,如今已成为龙江人心目中的宝藏包子店,无论菜包肉包豆沙包,口味都绝对了。
当你徒步在草场门大桥附近,空气中会掺杂着淡淡的香甜之气。一家毗邻南艺的烘焙店是很多南艺学子的心头好。当然,主妇们的最爱还是菜市场,龙江菜市场、宝船菜市场口碑都不错,这里藏着龙江的鲜活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