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街的喷泉广场,一座座造型别致、色彩各异的建筑,勾勒出汉中路边一处新空间。记者昨日了解到,作为鼓楼区环五台山生命健康产业生态圈的首发载体,停运12年的汉中门客运站更新改造已进入尾声,建成后将重塑区域产业格局,成为南京首家“8小时商务办公、24小时活力地标”数智健康创新园区。
从汉中路入口进入园区,左侧一片休闲广场上,工人正在调试喷泉功能。宛如树叶造型的下沉空间,可供市民闲坐赏景。这里过去是停车场,此次打开空间,形成临街广场,并设计夜景灯光,惠及市民。进入园区内,两幢新改造大楼之间,通过空中连廊连接。在这里,市民可沿旋转楼梯登高俯瞰,形成一个打卡点。下方一处空间,则将改造为小广场。站在楼梯上往北看,前方建筑上设置了垂直绿化,改变视觉上的单调。
“这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金陵运输总公司修造厂,后来改为客运站。可以说建筑年代跨度较大,既有西式风格,也有近现代风格。改造中,尽可能展现这些年代感。青砖黑瓦、红墙平顶,也有米色建筑。”江苏金陵交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崔志波向记者介绍,园区内充分挖掘潜力,打造立体车库,并拆除围墙,打造无边界办公和生活社区。
该项目为南京市第二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改造后被命名为金运LIVE·金智里园区。目前园区建设基本完工,预计10月底交付。
鼓楼区正在构建环五台山生命健康产业生态圈,以“数字”技术赋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以“服务”底座助力生命健康经济增长,进一步提升产业聚集和行业带动能力。金智里园区北临五台山,南与秦淮区交界,将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医科大学共建健康产业园区,导入健康产业,配套部分商业,实现消费与产业双升级,让停运的客运站重新出发,开出健康产业“新班车”。
在主城区,诸如汉中门客运站这样的老旧厂区面临转型升级,老建筑需要改造利用。市建委负责城市更新处室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发布的《南京市城市更新试点实施方案》,把生产类建筑改造确定为四种更新类型之一,鼓励利用旧厂房、旧仓库、老商业、老校区、老旧楼宇改造建设现代公共服务和创新创业载体,建成一批催生新型消费、引领未来产业的城市硅巷、创新社区,让原本以生产功能“唱主角”的老旧空间再次焕发新的生命。
这个国庆长假,玄武区D9街区把水稻搬进了城市,开展览、做演出、推市集,助推假日消费。这座深处巷陌中半个世纪的老烟厂,被列入首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它以“尊重工业遗产和历史建筑,尽可能保护和再利用”为设计原则,保留原厂房、居民楼、瓷壁画等元素,还采“百家之长”新植入不锈钢、玻璃、多媒体等现代元素,打造T台、旋转楼梯、彩绘墙、哈利·波特主题停车楼等一系列网红打卡点。让工业建筑物和空间适应新的功能,为玄武区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心区再添一处高品质消费载体。
在花园路,长途汽车东站已经停运,周围立起绿色的地铁施工围挡。该站于1989年投用,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发往省内班车。记者从玄武区建设局了解到,汽车东站将依托地铁站点,以城市更新推动复合开发,打造TOD模式,为区域注入新活力。据介绍,该区文旅商融合特色突出,城市更新将紧紧围绕消费、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三个重点方向,发挥特色优势、大力挖潜增效,抓好项目建设。
南京至今已公布三批次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加上省级试点,全市生产类更新项目包含老烟厂改造、浦口老火车站改造、所街公交场站改造等10个。通过城市更新,越来越多的老旧厂房、车站等发生蝶变,成为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地、产业集聚地,消费新兴地,不断促进城市发展升级,并满足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