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和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顾月华,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走进《政风热线》,就招生考试、课后服务、毕业就业、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现场回应。
5月11日,国家教育部等十五个部门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聚焦近视防控的关键领域、核心要素和重点环节,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再一次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那么,对于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现状,有没有相关预防近视的措施,如何落实好“光明行动”方案?
葛道凯介绍,江苏中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在全国走在前列,但是,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18年、2019年到2020年,中小学生的平均近视率分别是60%、58.1%和60.3%。
在教育部发布的“光明行动”方案中,提出要增加学生的户外活动、减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限制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等,说明已经知道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接下来如何推动落实呢?葛道凯表示,在5月11日教育部发布的“光明行动”方案之前,2019年还发过《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体现了教育部等中央相关部门的重视。方案明确了教育部门的目标是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省教育厅有三组措施来保证近视防控目标得到实现。
每天都要在校内保证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校外也要保证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这个措施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第一“减”就是减少校内的课业负担,比如小学低年级不能够给孩子留家庭作业,小学高年级家庭作业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时间。
第二“减”就是减轻校外的培训负担。比如不能够超前教、超标教、超时教,控制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比如线下的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原则上不能超过晚上8:30。
第一个保障就是要有相应的投入来保障,比如今年江苏省政府已经把改造800所义务教育学校的照明条件,作为为民生做实事的项目,来改善孩子们学习的条件。
第二个保障就是加强科研保障,加强研究。省教育厅建立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护研究中心,制定了相应的监测制度来研究青少年近视的规律、原因和改进的方式方法。
第三个就是考核保障,压实各级的责任,比如把近视防控纳入到设区市政府考核教育的名单,把它作为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项目清单。
葛道凯介绍,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从直观上看,是怎么提高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但它的本质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此要推动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和智育能够一样在学校得到重视,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