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区天顺苑小区六十岁以上人口占比百分之三十以上,小区考虑老人需求,安装电梯、无障碍通道、门禁人脸识别系统等。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琦摄
扫码关注“紫金山观察”
看进度:今年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面启动、进展有序
“1月14日,在市人代会票决产生2021年度10类45项民生实事项目后,市发改委即会同各责任部门迅速行动,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报市委同意并征求市人大常委会意见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联合印发了《南京市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及任务分解方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各责任部门围绕目标任务,细化方案,落实责任,倒排进度,目前,10类45项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面启动,总体进展有序、开局良好。
其中,8项政策实施类任务正在加紧制定、陆续出台。《南京市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关于建立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的意见(试行)》已由市政府印发执行;市建委牵头的《2021年南京市商品住房质量民生实事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已报市政府研究印发;市城管局印发《全市城管执法队伍占用盲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占用盲道等无障碍设施治理工作。
6项指标类任务已经明确标准、细化分解。市、区两级开展新冠肺炎、慢性肾脏病、妇保、儿保专业培训等2600余人;新增大学生就业7.6万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45万人,新增残疾人实名制就业134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98万人次,发放补贴资金超过1亿元;招募300名志愿者,对老年人学用智能手机开展免费辅导培训。
31项工程建设类任务全部排定进度、有序实施。新开工保障房208.71万平方米,基本建成66.99万平方米;17个公共停车场开工建设;城市三环、尧红路等21个主城跨区域断头路项目进场施工;10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完成可研报告,9个项目已开工;117项防汛消险工程已全部完成批复,其中68项开工建设,完工3项;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扩建项目基本完成桩基施工,做好基础施工准备。
察成效: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实现良性循环,亮点不断涌现
今年是我市第二次在人代会上通过人大代表投票方式决定政府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去年票决产生的10件民生实事已全面完成。
市相关部门表示,近年来,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要求,高度重视民生建设的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民生领域工作亮点案例不断涌现。
学有所教。南京教育正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我市教育发展指数在全省、全国居领先水平,学前教育增量、普惠、优质“三项工程”做法经验被列为“江苏省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在教育部会议上作专题经验介绍;在全国率先实施小学“弹性离校”,并升级为“延时托管+课后活动”新模式,目前参与学生超20万人,该做法被写入党中央、国务院文件。
病有所医。“健康南京”建设取得新突破。溧水区成为民革中央康养产业实践基地,被省政府授牌成为我省首个“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在国内副省级城市率先实现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医改工作为全省、全国积累了有益经验;成为全国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城市,铁心桥、西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京模式”被中央媒体宣传报道,向全国推广。
老有所养。我市养老服务政策创新举措得到中央认可,“让老人住得进、住得起、住得好”案例入选中央组织部编写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辅导读本;在全国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居家重度失能老人免费提供每年15天的照护服务,该模式入选全省现代民政建设创新成果;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将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标准、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协议完整“复制”到家庭;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全市统一、权威的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劳有所得。全市就业创业质量逐步提升。“宁聚计划”被省政府作为先进典型案例向国务院督查组推荐,引才实效被充分肯定;创新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服务方式,实现跨层级、跨部门间的数据共享,简化了办事流程,目前该做法已被列入国家发改委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着力破解群众办事堵点问题推荐案例,实施以来累计为17.5万本硕博人才发放15.4亿元租房补贴,有效减轻了大学毕业生在宁就业生活成本。
弱有所扶。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在省内率先完成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六统一”市级统筹;在省内率先实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同标,全市低保标准提高到945元/月;社会救助一门受理新模式获民政部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优秀案例第一名;3.9万户、7.7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超过脱贫标准的两倍。
住有所居。住房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在全国率先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货币化保障范围,每年为2000余名一线环卫工人发放租赁补贴近千万元;实现棚户区改造房屋面积约2112万平方米,直接受益群众约9.4万户,连续三年获得省棚改真抓实干奖励;成为全国住房租赁试点城市,获得财政部、住建部为期三年共计24亿元的奖补资金支持;形成“业主主导、政府搭台、专业辅导、市场运作”的南京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模式,累计加装电梯超过1000部。
与此同时,城乡公交出行更加便利,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网络、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延伸和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多元公共交通网络体系,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车均公交场站面积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此外,在文化体育、社会治理等各领域,我市各级各部门也大胆创新、试点试验,形成基层网格化治理、“宁体汇”公共服务平台、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等一大批民生保障南京案例,为全省全国探索了新的模式。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市建立了有效的民生工作机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民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完善开门办民生的群众建议公开征集机制、民生实事项目遴选机制以及统筹实施监督机制,确保了民生实事顺利推进。在这些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我市各部门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思路,全力以赴推进民生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问推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下一步,市民生部门将聚焦工作重点,将民生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把民生实事推进落实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民生实事项目推进作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力求实效;同时,贯彻“把基层当课堂、把群众当老师”宗旨,深入一线学习基层工作经验和工作作风,把民生工作成效落到基层群众的心里。
聚焦体系建设,建立民生工作监督员、信息员、宣传员制度。邀请广大社区书记(主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媒体从业人员等,对年度民生实事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反馈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需求,积极宣传民生政策和民生工作取得的成效,“三员”联动促进民生实事项目落细落好,提升我市民生工作的透明度和精准度。
聚焦部门联动,形成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完善民生实事项目月度调度、季度公示、半年和年底通报的工作机制,每月召开联络员工作会议,每季度在“中国南京”网站公布民生实事进展情况,年中和年底通报完成情况。对每季度进展未达目标的责任单位,发送预警提示,重点跟踪服务,推进问题解决。
聚焦督查监督,主动对接全力服务保障人大监督顺利进行。对人大监督组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立行立改;对于民生实事推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告,争取支持,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在市人大的支持和监督下高质量完成。
聚焦宣传引导,营造民生工作良好氛围,争取人民群众对民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