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初开街以来,南京小西湖街区“有景无湖”成了不少居民和游客心中的遗憾。2024年的最后一天,随着一盏盏荷花灯被放入水中,“湖”终于来了。
“几十年了,终于又看见了湖,很激动。”在小西湖街区东侧,85岁的徐爷爷推着轮椅上的老伴,看着湖水心潮澎湃。老人几代生活在这里,儿时的记忆里有着湖水的一席之地,只是随着岁月更迭,房屋扎堆后,湖消失了。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小西湖居民多次提出恢复湖区。小西湖因湖得名,没有湖的小西湖是不完整的。”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范宁告诉记者,通过努力,他们疏散了一部分密集的加盖瓦房,才有了这一方空间恢复湖区。可以说,湖区圆了居民心中几十年的梦。
记者看到,湖区不大,400多平方米,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团队操刀设计。湖面北侧以马头墙为背景,沿湖设亲水台阶,曲折的廊道可以直接步行至湖心亭,岸边块石堆叠,用夜灯勾勒造型。
当天17时30分,活动正式开始,居民们带来了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主持人王卉也是小西湖居民,在她的引导下,大家依次把荷花灯放入水中,现场一片欢呼声:“有湖了!有福了!”放下一盏荷花灯后,秦淮灯彩大师顾业亮开心地表示:“小西湖终于有了湖,老城南的文化更丰满了。”
一半是风景,一半是烟火,渐进式、微更新的小西湖也成为南京城市更新地标。街区先后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社区营造奖”等众多荣誉。开湖的同时,老城南澡堂、小西湖客厅同时开放。参照中华门外600多年老瓮堂设计的澡堂,白天错时开放,让市民感受城南记忆;小西湖客厅则是居民闲坐、游客认识小西湖的窗口。
在城市文化和街区微历史研究学者陆晖看来,小西湖远期历史达1500年,明代后更因快园享誉天下。可以说,小西湖是整个门东地区的核心位置,应该成为认知门东的第一站。记者从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获悉,小西湖、老门东的“互动”也已列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