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转向!从“普惠托底”到“精准支持”!南京楼市传出“稳”信号

楼市真的稳了!


近期,包括南京等多个城市宣布购房补贴到期后不再延续,这些都向市场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政策底与市场底均已显现,楼市正企稳回升。


01

多个城市官宣:购房补贴到期不再延续


8月28日,南京市正式宣布,此前推出的1亿元“买新助卖旧”购房补助政策在到期后将不再延续。这一政策调整并非个例,据梳理,此前江苏省内已有多个城市先后官宣同类购房补助政策的终止。


值得关注的是,南京此次政策调整,与8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时间高度契合,深度贯彻了中央关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同时,这一系列举措也印证了江苏乃至长三角核心城市对房地产市场“自主修复能力”的集体预判,更以稳市场、稳预期为出发点,向社会释放出相关购房支持政策已逐步见底的明确信号。>>>楼市突发!南京购房补助有变


江苏多城官宣政策↓


8月14日,无锡明确购房补贴、契税补贴等财政性资金优惠,到期后不再延续;


同日,盐城发文称政府购房补贴阶段性政策将于年底到期,且无延续计划;


随后一周内,南通、泰州、徐州、扬州四城相继跟进,发布类似政策信号。




这些城市的同步动作,本质是“政策底”确立后的理性调整——当市场无需依赖补贴就能维持基本盘时,政策逐步退坡,恰恰说明楼市已具备自主企稳的基础。




02

数据印证“稳”态:成交、价格、库存三重向好


南京楼市的企稳,并非主观判断,而是有三重核心数据支撑。


成交规模稳中有升:1-7月全市商品住房(含新房、二手房)成交8.07万套,同比增长5.35%,住房需求未出现大幅收缩,市场交易活跃度保持稳定;


价格降幅持续收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南京新建商品住宅同比指数降幅自去年8月起连续12个月收窄,累计收窄9个百分点,价格端已从“下行”转向“修复”;


库存结构持续优化:新建商品住宅库存规模回落,去化周期自去年6月起连续14个月处于合理区间,且商品住宅用地供应以改善型地块为主,建邺区招商金陵序、鼓楼区绿城沁百合等改善项目开盘去化率超95%,印证居民改善需求的真实释放。



△招商金陵序开盘现场


03

政策组合拳发力!精准支持特定群体购房


南京楼市的复苏,并非依赖单一补贴政策,而是一套“组合拳”的持续发力,且政策逻辑已从“全面刺激”转向“精准赋能”。


破流通:取消限售激活 “换房链条”


今年3月,南京全面取消限售,允许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后直接交易,本质是打通 “二手房出售——新房购买” 的换房链条。数据显示,取消限售后,南京二手房挂牌量与成交量同步提升,部分二手房业主 “卖旧买新” 的需求直接传导至新房市场,形成 “一二手联动” 的良性循环,这比单纯补贴新房更能激活市场内生动力。


降门槛:公积金 “家庭互助” 缓解资金压力


将公积金提取支付首付范围扩大至 “父母、子女”,直击购房群体的 “首付资金不足” 痛点。尤其对改善家庭而言,通过家庭资金互助,可避免因 “卖房回款周期长” 导致的购房计划搁置,有效释放了 “有房但缺首付” 的改善需求,这一政策比普惠补贴更能精准触达真实需求群体。


补短板:城市更新 + 房票安置定向补需求


未来加大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力度,扩大 “房票” 安置规模,是对 “被征收群体” 的定向需求支持。一方面,房票安置可直接转化为新房购买力,为市场带来稳定的需求增量;另一方面,通过 “拆旧建新” 提升城市居住品质,与南京 “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的建设目标契合,实现 “民生改善” 与 “市场稳定” 的双赢。


写在最后:


南京购房补助政策的退出,清晰传递出一个结论:楼市已度过 “需要政策强刺激” 的阶段,进入 “政策稳预期、市场自主运行” 的新常态。对于购房者而言,无需再纠结 “政策是否会加码” 或 “市场是否会下跌”—— 当前 “金九银十” 的楼盘促销窗口,叠加改善型房源供给充足、公积金家庭互助等政策仍在执行,正是 “以居住为目的” 购房者的理性择机期。


未来南京楼市的 “稳”,将不再是 “普涨普跌” 的粗放式波动,而是 “品质决定价值、需求决定价格” 的精细化运行。对于购房者,聚焦 “核心区域、优质产品、真实需求”,才是穿越市场周期的关键;对于市场,摆脱政策依赖、回归居住本质,才能实现长期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