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南京人的朋友圈刷屏的主题之一是“保住绿码”。核酸检测采样点,需要看健康码;出入公共场所,要用到健康码……
“码”上战疫,是疫情防控关头,每个人需要适应的新生活方式。健康码,在战疫中已经被各地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技助力手段。科学防疫离不开科技创新,“健康码”就是大数据技术在防疫领域、城市公共管理的一种智慧化运用。在疫情防控中用好健康码,可以帮助动态把握每个人的健康信息,帮助科学安全地指导人们工作生活、日常出行,大大提升了筛查效率、有助于防止疫情扩散。“保住绿码”的刷屏,也正说明了健康码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和重要。
怎样让健康码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大化地提升其助力防疫的效能?一方面,大数据必不可少,比如通过大数据筛查,不仅可提供相当精准的行程轨迹,甚至大数据会比用户本人更了解其自身与别人的轨迹交叉,还可以尽可能减少和规避个别使用者虚报、漏报信息的情况;但另一方面,目前来看,大数据不是“万能”的,虽然大数据的应用从理论上可以大大减少、甚至不需要人工干预就可以完成,但在实践中,有必要的时候,人工干预也必须适时“补位”,多管齐下,精准防控。比如南京众多部门和基层,通过“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 进一步织密织牢战疫防控网,把大数据真正变为扎实可靠的有效数据。
大数据如何进一步精准?要靠这样的各方防疫力量及时帮助和补位,才能把大数据变为更准确的“深数据”。具体到几类不同轨迹情况的黄码,南京市范围内“苏康码”黄码人员还进行了分类甄别、落实管理措施。
大数据用于疫情防控,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但大数据运用在防疫中并非没有感情色彩,因人而设,最终也要从人出发、为人所用、受人欢迎。我们看到了很多人性化的战疫“人工干预”,在大数据的科学筛查和分析基础上,用实实在在的防疫举措,强化了人性化色彩。
我们坚信,在各方面战疫合力下,通过科学创新和人文关怀,把防控实事做实,携手护“宁”,战疫必胜。
紫牛新闻评论员 薛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