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适,可试试这五个方法

 封控区居民宅在家中时间越来越长,如何防止出现情绪问题或心理问题?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士昨天向市民推荐了5个自我调适的方法。

  江宁区心理学会7月26日开通江宁社会心理服务智能热线400-025-9123,截至8月3日24时已接听984个来电。


  市民张女士是禄口街道的一名防疫工作者,近日她拨通江宁社会心理服务智能热线反映,疫情出现以来,她坚守防疫一线超负荷工作,长时间无法与家人相见,情绪起伏较大,出现烦躁、焦虑现象,夜间睡不着、吃东西没胃口。接线员耐心倾听后,适时与求助者进行共情,帮助求助者缓和了情绪。同时,接线员还推荐张女士借助“江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的智能模块,通过“正念练习”等自助进行心理调适训练。回访时,张女士自称“状态有了明显改善”。


  智能热线负责人、江宁区心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沛然介绍,疫情封控期间,心态波动是一种正常现象。陈沛然建议,市民可采取以下五个方面自我调适:


  合理宣泄。有什么委屈、怨气等别憋着,以恰当的方式发泄出来,给情绪一个“出口”;


  规律作息。由身体带动心理,从把自己的身体安顿下来开始,逐渐平复和安顿内心;


  转变认知。从积极的角度、往积极的方向,看待、认识和处理与当前疫情相关的或涉及自己工作生活的等问题;


  学会放松。适当学习和掌握一些让肌肉、情绪等放松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呼吸训练、音乐肌肉放松等;


  相互支持。家人、朋友之间可以彼此倾诉,抱团取暖,在对别人的感知和理解中,也温暖和成长自己。